开启无障碍
强降雨天气玉米、大豆、高粱田间管理技术

强降雨天气玉米、大豆、高粱田间管理技术

来源:湘西州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6-25 字体大小:

强降雨天气玉米、大豆、高粱田间管理技术

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湘西(湘西州)试验站   

近期,我州遭遇持续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部分区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为减轻强降雨对玉米、大豆、高粱等旱粮作物的影响,降低种植户损失,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玉米

(一)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强田间巡查,发现积水后,第一时间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和耕作层渍水。雨停后适时松土以增加土壤透气性,恢复根系呼吸。

(二)及时清理植株。对于玉米抽雄后茎秆倒伏不严重(茎秆弯曲、未折断)的植株,可在雨后1-2天内、土壤稍干时,轻轻扶起并培土固定,尽量保护叶片和根系,避免在土壤过湿时强行扶起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洗去植株茎叶表面的淤泥,恢复植株光合作用。

(三)及时补肥养根。玉米田块经过水淹,土壤中的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玉米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玉米植株恢复生长前,进行叶面喷肥0.5%-1%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浸出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植株恢复生长后,再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进行根部追肥。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洪灾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易诱发病虫害。再加上玉米植株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要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可用戊唑醇、多菌灵等杀菌剂喷雾防治穗腐病、根腐病。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

(五)补种改种减损失。对淹水严重但不绝产的地块,玉米可改作青贮。对受灾较重或绝收地块,视情况及时改种红薯、夏大豆、蔬菜、甜糯玉米等作物,减少损失。

二、大豆

(一)疏通三沟,及时排水。对于积水田地,疏通围沟、腰沟、厢沟。对受涝严重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等措施,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对于鲜食大豆,有淹水风险地块,及时抢收。

(二)病虫双管,防治结合。“一喷多防”,统一防治病虫。雨停后大豆及时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精甲霜灵、咯菌腈等化学农药预防大豆病害,同时配施噻虫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预防大豆点蜂缘蝽、蚜虫、豆荚螟等虫害。

(三)中耕散墒,合理补肥。雨后中耕散墒,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出现脱肥现象或在鼓粒期的大豆田块,可结合中耕,每亩补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公斤,并进行叶面喷肥,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连喷1-2次。

(四)倒伏管理,化学控旺。降雨往往伴随强风,造成大豆倒伏。苗期或分枝期倒伏大豆植株,后期可部分恢复。鼓粒期大豆倒伏严重地块,直接收获鲜豆荚做毛豆。有旺长趋势田块,及时进行化学控旺。

(五)改种补种,减灾挽损。对处于开花期大豆植株全部被淹水且倒伏,叶片沾满泥浆地块,直接改种夏大豆。对处于苗期全部淹水的大豆植株,做好排水工作,及时观察,短时间淹水可恢复则保留,长时间淹水不可恢复则及时改种夏大豆。

三、高粱

(一)及时排涝持续雨天气容易造成田间积水,土壤缺氧,会使根的活力下降,叶片变黄。田间应疏通畦沟,四周开挖排水沟,及时打通排水沟渠,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排出

(二)清杂扶正。高粱受淹田块,要尽快用清水冲洗去除叶片污泥,同时清除田间枯枝烂叶等杂物,以利植株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对倒伏的要扶正,提高上部功能叶光合能力。

(三)适时中耕培土。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培土,既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结、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兼顾防除杂草,防止倒伏。

(四)及时追肥。田间积水排干后,要及早补施速效肥,可叶面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1-2%尿素以及0.01-0.04%芸苔素内酯等助其尽快恢复生长。尚未追施穗肥的田块与灾后施肥相结合,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钾肥5公斤;已经追施穗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复合肥5-10公斤追肥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有雨后旺长的田块应及时去除分蘖,可用5%烯效唑30%胺鲜乙烯利进行化控。

(五)综合防控病虫。持续降雨天气下空气湿度大,高粱生长受影响自身抗性减弱,造成病虫草害高发。应在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加强高粱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工作。田间杂草防治,可用二氯莠去津与氯氟吡氧乙酸混合施用防治;茎腐病可喷施甲霜灵锰锌或甲霜灵与其他广谱性杀真菌剂的复配剂;高粱炭疽病、大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选用多菌灵、代森猛锌、苯醚甲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叶面喷施;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等药剂;蚜虫、粘虫、螟虫等虫害发生可用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进行防控。

   (六)补种改种。针对受淹严重,受损无法挽回的田块,在灾情过后,留茎秆30-40cm,可作为再生高粱栽培管理。也可重新整地进行时令作物的补种和改种,种植夏大豆、绿豆、甜糯玉米、速生叶菜等短生育期作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