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暴雨天气红薯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暴雨天气红薯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湘西州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6-24 字体大小:

暴雨天气红薯防灾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湘西州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所

据湖南省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湖南省多地有大到暴雨,特别是湘西州(泸溪县、吉首市、永顺县、古丈县、湘西高新区、凤凰县、保靖县、花垣县)等地区将面临持续强降水,对红薯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涝渍灾害,减少产量损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课题3“南方区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下子课题6“湘西州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课题组现结合产区实际和专家意见,提出以下红薯防涝减灾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灾前预防与应急准备

排水系统强化:立即检查并疏通田间排水沟渠,主沟深度应达5060厘米,支沟3040厘米,确保排水畅通无阻。对于低洼易涝地块,建议加装临时抽水设备,随时准备强排。

垄作栽培优化:采用高垄栽培,垄高2530厘米,垄面呈龟背形,加快排水速度。未起垄的田块可趁雨隙抢修垄形,已起垄的检查垄体是否完整,及时修补坍塌部分。覆膜地块需在膜上间隔1米打直径23厘米的渗水孔,既保墒又利排水。

物资储备:提前备足尿素、硫酸钾等速效肥料(建议每亩备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以及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同时准备塑料布、抽水泵等抢险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灾中应急抢救措施

快速排水:发现积水立即行动,优先排除栽后6090天薯块膨大关键期的田块积水。疏通所有沟渠,清除堵塞物,利用自然坡度排水;对低洼难排地块,力争在12小时内排净明水。

植株救护:退水后及时清洗叶片淤泥,对倒伏植株小心扶正并培土固定。茎蔓被泥沙覆盖的,用清水轻柔冲洗,恢复光合作用。对漂浮杂物及病死植株集中移出田外深埋,减少病原传播。

土壤通气处理:积水排除后立即破膜通气,覆膜地块沿垄侧每间隔1.5米撕开地膜,或完全揭除。用钢筋在垄上打直径3厘米、深1520厘米的通气孔,间距1米,增加土壤氧气含量,缓解根系窒息。

灾后恢复管理技术

中耕培土:待土壤湿度适宜(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及时中耕,深度810厘米,破除板结层恢复垄形。

科学提蔓:采用提蔓技术替代传统翻蔓,轻提沟中茎蔓拉断不定根后放回原处,控制茎叶旺长。操作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追肥促长:受涝后红薯根系吸收功能下降,应采用根部+叶面立体追肥。根部追肥:每亩用尿素4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叶面追肥:用0.3%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钾溶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对薯块膨大期田块,当出现裂缝时可追施裂缝肥3%5%硫酸钾溶液每亩150200公斤顺裂缝灌施。

病虫害综合防控

病害防治:重点防控根腐病、黑斑病和茎腐病。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撒石灰消毒。根腐病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黑斑病喷施80%代森锰锌600倍液;茎腐病用枯草芽孢杆菌+咪鲜胺复配喷雾。

虫害防治:甘薯天蛾和卷叶虫是涝后易暴发的害虫。推荐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喷雾。生物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

种植户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雨后加强田间巡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