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2010年全州农业工作的意见

2010年全州农业工作的意见

来源:湘西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0-02-25 字体大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全省农业工作会和州委、州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州”目标,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促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农资金,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增收,为顺利实施农业“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年内完成椪柑品改低改2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种植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1、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健全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扩大水稻、油菜等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抓好以杂交玉米和“两薯”为主的旱粮生产,积极争取新增玉米产能项目,建好脱毒马铃薯原良种繁殖基地,配合龙头企业抓好优质高产红薯生产基地建设。

2、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龙山、永顺两县创建优质稻示范基地,办好部、省确定的水稻、优质杂交油菜、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片。

3、推广良种良法。力争全州推广优质稻100万亩以上、超级稻45万亩以上,脱毒马铃薯20万亩以上、优质杂交油菜50万亩以上,水稻、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水稻轻简栽培、玉米早播、油菜育苗移栽、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和移栽等粮油生产先进实用增产技术。

(二)扎实推进产业提质,确保农民增收

4、巩固特色经作产业。年内完成椪柑品改5万亩、低改15万亩,优质茶园面积扩大到10万亩,猕猴桃基地发展到10万亩,百合基地稳定在5万亩以上。

5、建设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好吉首、泸溪柑桔良种繁育基地,古丈、保靖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龙山百合良种繁育基地、凤凰猕猴桃良种繁育基地,促进良种优质化,着力培育和打造湘西椪柑、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猕猴桃、龙山百合五大名优品牌。

6、抓好标准园建设。争创10个标准果园、茶园和蔬菜园,重点抓好吉首市、泸溪县、永顺县3个国家级1000亩标准果园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力争全州新增休闲农业企业10家,接待游客人次、经营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

7、扶持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创品夺牌,加大农产品外销力度,力争年内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三)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8、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构建以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百合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每个县市至少建立1个示范点,培育1个农产品品牌,力争示范面积突破20万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打造一批农业精品名牌。

9、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州、县市、乡镇对口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抓好州县两级质检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形成以州、县市质检机构为主体,市场、基地检测机构相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成全州农产品质量例行检验检测任务,全年检测样品 1万个以上,蔬菜农残超标率控制在8%以下,大米、水果、茶叶农残超标率控制在2%以下。

10、做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工作。办好3个大实蝇防控重点示范县,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以上,确保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11、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扎实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全年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保、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高剧毒农药收缴禁用等综合执法行动4次以上,农业违法案件查处率、结案率及准确率均达到100%,推进放心农资下乡示范工程建设。

(四)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兴农水平

12、做好农业科研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围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支持农业专家积极申报科技成果,对成果突出的优秀专家和州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目实行奖励,力争有1-2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州级以上奖励;选育和引进农作物新品种,争取1个水稻组合通过省品审委审定、2个玉米组合进入省预试,展示示范农作物新品种不少于20个,新引进柑桔优良新品种3-5个,完成示范定植柑桔新品种200亩以上;力争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上取得更多的成果,达到品种创新的目标。

13、抓好农技培训。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继续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创业培训,力争培训新型农民20万人以上,重点培训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组织领办人和农民企业家,提高科技示范和创业带动能力;积极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14、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组织工作,实施好龙山县、永顺县、凤凰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的轮训。

(五)扎实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运营素质

15、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业部定点挂牌的果蔬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加大力度,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分拣、包装、贮运等设施。

16、创新农业经营形式。积极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营销大户,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农产品收购、储藏、加工、运销,促进产区和销区的协作联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17、建立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深入产区和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发布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加快 “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利用 “农信通”短信服务,完善农业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

(六)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8、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400万亩以上,积极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配合省厅开展好“湖南省耕地质量执法年”活动,加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做好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切实把好补充耕地质量关,保护耕地质量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9、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积极争取设施园艺项目,各县市创办1个设施农业科技示范点,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及茶、果、苗木高效园艺基地生产设施和温室、大棚、棚架、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灌、温室自动控制等设施建设,辐射带动农民引进和运用塑料薄膜大棚等种植设施。

20、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好省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加大处理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力度,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七)扎实推进作风和能力建设,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21、加强作风建设。围绕推进“三农”事业发展,树立依法办事、团结干事、和谐共事的良好作风,不断提高农业部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重心向下,积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指导农业生产,多为农民、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树立农业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22、加强业务建设。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科学编制我州农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做到与国家和省规划的无缝对接;深入研究各项“三农”政策,有的放矢地研究项目、科学规划项目、大力争取项目,认真实施好项目,通过国家对产业项目的投入来获得更大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23、加强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开展争当优秀农业局长、优秀农技干部活动,在全州农业系统大力营造勤政奉献之风;进一步加强机关内务管理,建设服务型机关;加强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察督办等制度,做到按月督查、按季通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