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

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13-10-08 字体大小:

  草莓不仅味道甘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种植草莓经济价值极高,近年来我州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草莓大棚栽培易受多种病害的侵染,白粉病是大棚草莓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10%至25%,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产量和种植效益。农业专家就大棚草莓白粉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发生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草莓叶片、花和果。叶片感病后,初期在叶面出现薄霜样粉状物,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情加重叶缘向上卷起,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呈红褐色,叶缘萎缩、焦枯。花蕾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幼果感病,果实不能正常膨大;果实膨大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失去光泽并硬化,丧失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轮作的作物以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为宜;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到棚外深埋,减少菌源基数;合理密植,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长,注意通风换气;做好化学防治。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硫悬乳剂500至600倍液,连续防治2至3次,间隔期10天。扣棚前后白粉病开始发病,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至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至3000倍液防治。开花期一般不能喷药,否则易产生畸形果。果实膨大期至采收期应选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可用4%农抗120水剂600至8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是一种对药剂较易产生抗性的病害,在生产中应做到轮换交替用药,每次施药间隔期以7至10天为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