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关于渔业抗灾减损技术措施的指导意见

湖南省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关于渔业抗灾减损技术措施的指导意见

来源: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18 字体大小:
 近期,我省进入降雨集中期引发洪涝灾害,给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及灾后渔业生产恢复工作,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湖南省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团队特提出以下我省渔业抗灾减损技术措施指导意见:

一、预防洪汛灾害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业主需持续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暴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检查加固养殖设施。检查加固加高塘埂堤基,防止溃坝垮堤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低洼池塘等易淹地区提前做好撤离前准备或建设拦截网,防止水面抬高造成养殖生物逃逸。

3、检查疏通进排水渠。认真检查养殖场、池塘的水渠、排洪沟,进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渗漏、裂缝等,认真做好加固和修复工作。

4、加强设施设备检修。检查并维护好养殖场发电机、增氧机等设备,防止因暴风雨造成停电无法开启增氧机等设备,并预先配备一定量的增氧剂。暴雨期间,需特别留意池水溶解氧的变化,适当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必要时投放增氧剂。

5、防止养殖水域污染。对上游存在污染源、工厂排污口、生活排污渠等情况的,要提前做好拦截防范准备,避免污染经雨水冲刷入池,引起污染事故发生。

二、灾后生产恢复措施

1、切实预防次生灾害。洪涝期间,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户需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防范洪水或地质次生灾害;防止因打雷、设施漏电、电线落水等引发的触电意外,切实将安全放在最首要的地位。

2、开展灾后自救宣传。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向养殖户发送梅雨期间及暴雨过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信息;发动养殖户积极开展自救,减少灾害损失,及早恢复生产;引导养殖户参加渔业互助保险,提高今后养殖过程中的防灾抗灾能力,保护养殖利益。

3、抢修养殖基础设施。一是尽快修复电力、道路、水渠和房屋等基础设施,畅通道路、恢复供电。二是抢修倒塌和冲毁的池塘、拦鱼设施和进排水系统等。三是修理渔业机械设施,对过水的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养殖设备,应抓紧拆卸、烘干、冲洗并进行检修和维护。

4、抓好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组织养殖场迅速将养殖水域的死亡个体打捞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次生灾害发生。二是及时对池塘等养殖水体进行清理、消毒,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杀灭随雨水、洪水带入的病菌,并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对过水的池塘应尽快清除水面垃圾、杂物以及池塘里的淤泥,适量添、换水,增加增氧机使用时间,促进水体交换和增氧;三是加强疫病监控,对重点灾区重点水域进行严密监测,严防“大灾之后起大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对灾后生成药物使用的指导,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5、做好养殖对象补充。在抢收留存养殖动物的同时,对养殖场、池塘养殖生物的逃逸、死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相应调整养殖密度,确定补放品种及放养量;当养殖密度低时,按照规格大小应考虑并塘,重新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效益好的品种进行养殖,争取当年能够上市。被淹的苗繁场要把保存亲本作为恢复生产的重要工作,做好转塘并塘,并加强饲养管理;转塘并塘时,要尽量减少对亲本的损伤,并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6、强化养殖饲料营养。选用新鲜、营养、优质的饲料,并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养殖品种的抗应激能力。

7、加强养殖水体管理。洪灾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养殖生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而且水产动物受到强应激影响,应及时加强营养,投喂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等,同时要注意连续降雨和洪灾后饲料易发生潮解和霉变,投喂前应当检查质量,已变质的饲料不得投喂;并加强巡查和水质监测等管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养殖记录。

 

 

                                                                                                                                 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2019年7月11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